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清远桃花岛旅游度假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清远桃花岛旅游度假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普济桥。有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50多年历史的被称为“广东第一桥”的普济桥,坐落在圩镇南部,横跨滨江两岸;有四面环山,库容达500万立方米的“大罗山”水库,以及大滩电站建成后圩镇到电站河段形成的“天坛”水库。
2、桃花湖。原属浸潭龙须带水电枢纽工程,集灌溉、防洪、航运、发电于一体的综合利用工程,由于旅游开发需要,于1995年命名为桃花湖,湖面环湖一周约20公里,有桃花岛16座,后开发成桃源生态旅游区,是广东地区山水、桃花、岩洞、漂流等旅游景观最为集中的自然生态景区,景区内有广东最大的桃花主题桃花世界及以岩洞里面栖息无数燕子而得名的燕子岩等著名景点。
3、燕子岩。燕子岩为石灰岩洞穴。由狮子洞、桃源洞 燕子岩和燕子洞组成。三洞口成鼎足之势,洞内燕子成群结队,晨出夕归,故名燕子岩。内中又有很多小洞相套,四通八达,上下延伸。像礼堂那样的高大洞穴就有二十个,石景变化多端,有似人、似兽、如冰川、像水晶宫等。
4、金龙洞。位于浸潭镇六甲洞何屋村北,紧靠清连高速,属伏流式的石灰岩溶洞,洞内地下河总长3千米,洞身逶迤曲折,因其形似腾龙,洞内有橙黄或桔红色的沉积物集中分布,呈现金鳞片片,金光闪闪,故名“金龙洞。”已开发游程约1500米,其中600米是泛舟地下湖上,有“金盘散珠”、“大金瓜”、“大金罗帐”、“金绵羊”、“金龙虾”和“金鲤跃水”;“日洞”与“月洞”;“***源”,“龙门峡”,“湖光泛影”;“六甲金神”和“送子观音”等景点。
我毕业的时候20岁,那年在等待毕业分配的时候有机会搭车去北京。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进北京,也是第一次真正的旅游!
等待出发的日子里,一方面心中非常激动。无数遍地规划着行程,只是想到北京后,尽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逛更多的景点。一方面又有着担心,怕他们情况有变而去不成。那两天就好象小时候盼过年一样,有着期盼又感觉日子过得好慢好难熬呀!
终于成行了。一路上我不停的望着车的前方并追着景物望向车的二侧和后面。一切都感到那么新鲜那么有趣。傍晚来到北京永定门外的花园旅馆住下(这地方现在早已认不出了),激动的一夜也没怎么睡觉。
第二天天不亮自己一人就起床出行了。先是到北京火车站,然后徒步赶到前门、天安门广场。在广场转一圈还不到上班的时间,我又沿着人民大会堂到前门大街,转到历史博物馆。这时候故宮开门进人了,我便进入故宫。
在故宫中从南到北走马观花的穿堂而过。从故宫出来直接进北海公园然后上景山。又去了地坛、日坛和天坛,回到旅馆后天己很晚。这一天几乎都是徒步,没有吃饭只吃了二十多根冰棍。
第二天一早乘102路公交车去北京动物园,下午去了颐和园。至此我规划的行程基本完成了。由于没怎么吃饭加上体力透支,兴趣大减,回到住地便睡下了。第三天一早随车返里。路途中只是睡觉,没了来时的激动心情。
回到家后很长时间都有莫名的自豪感,觉得自己也是到过北京进过皇宫的人了。也没少跟人炫耀!现在好象再也没有那时的心情了。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长途毕业旅行应该是在2009年暑***,也是临时几个同学一合计就去了,目的地选择的是云南昆明。
因为是第一次跨省旅行(平时也会时不时的去旅游,但基本上都在周边或者省内)又是尽然决定的,所以很多事情都没有事先准备好,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走就走的旅行。
1、交通:那时候高铁还几乎没有,而且基本上都是绿皮火车,记得从宜宾到昆明的时间都是二十个小时左右。从下午三点多一直坐火车到第二天十点左右才,时值暑***车厢内人也多又没空调(这种车只有风扇),而且还没有座位,幸亏有第一次长途旅行激动的心情,不然很难熬。
2、旅行时间:在昆明好像记得待了三四天吧,第一次长途旅行没啥经验,也没实现查好要去哪些景点,就凭着感觉去,挑自己知道的,当然也就去了滇池,还去了云南野生动物园,云南民族村,西南联大旧址等等地方,当时东逛西逛的记不得到底去了多少地方了。毕竟第一次跨省旅行,又是再十几年前,不能和现在相对,一切对于我们来说对很新奇。
3、最主要的是当时地图软件还不算普及,主要还是依靠地图,所以在昆明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张地图,方便出行,幸亏地理学的好,看地图倒是没啥问题,不然麻烦可大了。
4、最后,虽然这次旅行很匆忙也也短暂,但对于我来说也开启了之后一系列旅行的大门,自那次开始时至今日大概去过十几个省份了,几十个著名景点了。
ps:照片是当时的照片,像素也就这样了,将就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远桃花岛旅游度假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远桃花岛旅游度***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nw.com/post/3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