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于餐饮的服务及心得感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关于餐饮的服务及心得感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起早贪黑,想做质量,利润薄。想做利润,见效差。 民以食为天,既要做好卫生,又要做好质量。既要口味口感做的好,又要价格实惠才能卖的出去。
从食品的原料,到送去顾客嘴里,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时间,精力,和金钱。当你辛辛苦苦的,做到干干净净,又兼顾了口味的大众性,你的劳动价值可能无人买单。
每一个行业都很辛苦,你说有多辛苦? 用脑袋想一想就知道了。
你不付出,就没有收获。现在这个社会是公平的。因为你付出足够多,就能有收获。相对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因为有人不需要努力辛苦就能轻松获得一切。 但我们不是天选之人,认命,就是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
餐饮还是很辛苦的,我自己做了两年小吃,和你说一说我一天的工作量,因为是商业街早上九点必须要开门,晚上十点之后才能关门,还不允许关门,刚干的时候人手不够,我早上六点起床去市场上货,因为离家近,所以不用太着急,上完货然后去店里准备,开门之前要把上的东西全部准备出来,然后八点左右开门开始营业,因为是做走食所以就要站着吆喝,我主要是做烤串,来人就要烤,基本上没有空余时间,最忙的时候从八点开门一直烤到晚上十一点,晚上关门一般在十一点半左右,节日期间可能晚点,基本回到家都是十二点多了,你以为可以回家就睡吗,那是基本不可能的,回到家还要穿一些串,比如鸡翅都要先腌制再穿,睡觉也是在两点以后了,这是我坐小吃的一天生活,您能想像到做餐饮的辛苦了吗,厨师另说,只针对做小吃的来说,因为酒店厨师还可以正常上下班
真的真的好辛苦,大的酒店好一点,每周有半天休息,小店根本没有休息日,早9晚9全年365天只有过年能休息几天。一般3到5天***,有的老板还不放***也不给3倍工资。说是9点下班遇上墨迹的能靠到凌晨三点,早上一样到点上班。晚一分钟都扣钱。时间是12*360=4320小时,正常人一周5天,每天工作8小时,每年还有各种***期,餐饮工作真是辛苦。还要受气挨骂。花钱的都是大爷,上帝惹不起。工作辛苦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
做服务业都没一个轻松的,尤其是餐饮。
餐饮是全产业链。所以从早忙到晚。人去楼空了才能休息。早早又要起来准备。
还要有人手。目前外卖平台的兴起,门店客源受很大影响。许多都是小作坊专做外送模式。
没有系统化运作模式的支撑,中型餐饮业态还不如街边小店的抗风险能力强。
房租成本年年攀升,稍有不慎就变成是替房东太太打工。
餐饮服务,是一言难尽呀。
感恩您的阅览!
―――麦叔话管理
当然辛苦了!!如果你想从事餐饮你就选择了吃苦。
我过几年小吃,现在不做了。之前开店的时候,都是早上七点左右开始买菜、然后去店里收拾。一直要赶到晚上九点半下班。累啊!我现在30多岁,阴天下雨就浑身疼。
我本人就是餐饮从事人员的,对于这次突如其来疫情我相信是对各行各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作为餐饮人员,我觉得如果长时间不复工的话呢,会存在俩个问题,第一个就是酒店长时间不营业,长时间不盈利的话会导致倒闭的风险,因为水电费不能是因为疫情而延长收费的啊,还有什么其他的费用也是需要支出的,第二就是工作人员了,长时间不工作的话,没有什么其他的经济来源,生活就比较困难了,有些人有房贷车贷的人就更加困难了,由此看出,这次的疫情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不是工作需要我们,是我们需要工作,等这次疫情过去了,我们一起加油^0^~加油努力吧!
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在2020年新年之际,武汉市爆发的此次疫情,发展到今天心中有很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我所在的省黑龙江省已启动一级响应。把彼此疫情归为特别重大一类,人们出门需要佩戴口罩,尽量不串门走亲戚。更要注意入口的野生食物,因为怀疑野生动物是病源。面对诸多的措施,随意人们的心也随着牵动。希望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早日解除担忧。
这不仅是武汉一城遇到的困难,更是全国人民共同语言面对的。我们要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不能做什么的时候尽量不给国家和社会添麻烦。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不盲目的跟风及相信谣言。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作为中国人要对的起我们的五星红旗。
疫情过后,长远来说我觉得餐饮业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影响,除了后期大市场不好口袋紧了会减少外出消费的次数和同行的竞争外,同行竞争一直都存在,该应酬的还是要应酬该消费的还是要消费的。现在的年轻人也比较喜欢在外面吃不想自己麻烦。但是后期一定也要对自身服务和卫生方面有所提高,特别是卫生,疫情后的消费者对卫生这个方面会很看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餐饮的服务及心得感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餐饮的服务及心得感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nw.com/post/4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