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会议目标任务策划案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会议目标任务策划案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集思广益
通过会议使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汇聚一堂,相互碰撞,擦出火花从而产生一些富有创意、切实可行的“金点子”,并通过会议进行决策,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手段。
(二)信息交流
任何会议都是某种信息的输入、传递、输出的过程。通过会议可以上传下达,联络左右,互通情况,交流经验,发挥信息沟通的作用。较之其他沟通形式,会议沟通具有直接、快速和形象的优势。
(三)加强领导
通过会议,可以传达上级的政策和指令,可以部署本组织的中心工作和重大行动,可以责成所属单位统一行动步调,可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因此,会议能起到行政手段的作用。
(四)协调矛盾
运用座谈、对话、协商等会议形式,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协调效果。
会议的意义
(一)鼓舞士气
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的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
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步,力争在二十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
(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3040人。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工作报告》,报告首次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即: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会议还分别听取了最高人民***院长谢觉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
会议通过了关于***工作报告、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1965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的决议。决议批准***工作报告、批准***院提出的1965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和1965年国家预算的初步安排。
会议选举刘少奇为国家主席,***、董必武为副***;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根据******的提名,决定周恩来为***院总理。会议还选举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最高人民***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会议通过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院副总理、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等***院组成人员的人选;通过了******提出的国防委员会副***、委员人选;通过了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人选和法案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人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会议目标任务策划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会议目标任务策划案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nw.com/post/14087.html